注意啦,長大后不孝順的孩子,小時候都有這些特征!_徐州英語拼讀
2021-01-04 09:19
來源:新東方徐州學校
作者:新東方徐州學校
作者:晨媽來源:媽媽手冊(ID:jqfans)
俗話說,百善孝為先。
養出一個懂得感恩、孝順善良的孩子,是每個家長的共同愿景。大家都不愿意把孩子養成一個冷血自私的“白眼狼”。
而從一個孩子的行為模式,能夠基本看出這個孩子長大后的人生結局。
所謂“從小一看,到老一半”,當孩子年幼時出現這幾種現象,家長們就要當心了。
如果不及時糾正,很有可能影響孩子未來價值觀的形成,埋下不孝順的種子。
以自我為中心
生活里,你是否見過這樣的孩子:
餐桌上一道菜擺上來,就在飯菜里亂挖,挑自己愛吃的,留下一桌的狼藉;
公共場合里不顧他人的感受,制造噪音和混亂,三兩奔跑、尖叫連連;
即使規勸,也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……
這種孩子以自我為中心,眼中只有自己的喜怒哀樂。
在他們的意識里,只專注于自己想做的事,根本沒有“別人的感受”這個概念。
小時候尚且如此,家長再不加以管教的話,等到孩子的性格定型就晚了。
試想,一個心中只有自己的孩子,長大之后考慮的只有自己的利益,還能指望他眼中有父母的存在嗎?
一名父親病危,臨死前兒子從城市請假回來見家住農村的父親最后一面。
兩三天后,見到兒子后的父親,病情竟然有所好轉。
不曾想,兒子的一句話卻讓老人心寒了個徹底:
“你到底死不死啊?我就請了7天假,還是把喪假算進來的。你這樣讓我怎么跟老板交待?”
聽到這句話,絕望之下,老人自殺了。
教育出這樣孩子的父母,永遠也等不到反哺的時候。
悲劇的背后,是冷漠和利己占了上風,才釀成了如此苦果。
孟子說: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。
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是造出冷漠的社會機器,而是胸中有情義、心中有他人的孩子。
過度依賴父母
如果一個孩子一直依賴父母,那他將會變成什么樣?
前些時候熱播的《都挺好》中的蘇明成,就是這樣一個縮影。
蘇母在世時,蘇明成安心當幼蟲,無論大小事務,蘇母件件要管、事事插手;
蘇母去世,蘇明成就成了無頭蒼蠅,沒有主見,難以存活。
劇中的蘇明成,長大之后安心啃起了老,把生活過得一團糟。
對母親的過度依賴,讓他喪失了獨立的能力。
表面上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成年人,內心還是需要母親喂飯的巨嬰;
仿佛一個從小媽媽給他穿衣服的孩子,養到十幾歲還需要給他系鞋帶。
對父母的過度依賴,會廢掉一個孩子的根基,即便是有心孝順,也沒有對應的能力。
如果我們永遠攙扶著孩子學走路,那他什么時候才能學會行走呢?
孩子成為人才之前,最重要的是成為一個獨立的“人”啊。
沒有責任感
孝順,離不開的是“責任”二字。
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永不衰老,人總有需要子孫兒女幫扶的一天。
孝順的人愛老敬老,陪老伴老;不孝的人嫌老避老,逃避責任。
一位80歲的老人給四個兒子寫下了一封遺書:謝謝你們照顧我,但我后悔生了你們。
老太太養育了四個兒子,帶大了兒子的8個孩子。但卻沒有一個兒子愿意接納中風后生活不能自理的她。
最終兒子們商量之后,把她安置在出租屋里,每月花7000塊錢為她請護工。
雖說成年人都需要面對自己生活的一地雞毛,但身為子女,是有責任的。
法律上,子女有義務贍養老人;道德上,也不該把老人當作包袱甩來甩去,落得一個凄涼的晚景,何其殘忍啊。
“這跟我有什么關系?”——逃避責任
“為什么一定要我來做?憑什么?”——模糊責任
“不是我的錯。”——推卸責任
當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,家長們就要警惕了。很可能是孩子缺乏責任心的表現。
請一定及時修正過來!
不懂感恩、忘恩記怨
每一個有出息的孩子,背后都離不開父母的奮力托舉。
嘔心瀝血,耗盡全部。
有這么一個學生,在日本留學5年,從未打過一份工。母親借債供他念書,每月還要支付他7000元的生活費。
但母親的辛苦并未得到他的感恩。
因難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費用,他竟然在機場連捅了親生母親9刀。
他就是轟動一時“留學生機場弒母”案件中的那個孩子,汪佳晶。
李玫瑾教授說過:
“孩子3歲你不滿足他的要求,他最多就是滿地打滾;
可當他15歲時,他可能會自殘、自殺和你爭吵;
但當他20歲時,可能會怨恨你,甚至攻擊你。”
孩子完全無視你的付出,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;只記得你沒有滿足他,從而心生怨恨。
一味地滿足孩子,只會養出一只不知感恩、只知怨恨的白眼狼。
心理學家有一個結論:
“感恩”是一種長時間形成的心理習慣,是人格特質,這種性格有賴于每一件具體細微事件中形成的積累。
所以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,他享受的一針一線、一蔬一飯都來之不易。
泰國有個小朋友,家長怎么說都不愿意去上學,他母親就帶他撿了半天的易拉罐。
孩子勞動了數小時,又渴又熱、大汗淋漓、一身疲憊。
卻被媽媽告知,撿來的瓶子賣的錢既不夠坐一次公交回家,也不夠支付一根冰棍錢。
這位媽媽是這樣說的:
為了讓孩子順利成長
需要讓他們感受幸福
也需要了解痛苦和疲憊
了解一切的來之不易
這何嘗又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夙愿呢。
亞里士多德說:幸福是人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,正是為了它,人們才做所有其他的事情。
我們建立家庭、養育孩子,圖的不是最后的贍養,而是——
播種愛,收獲愛。
本文作者:晨媽。本文轉載自媽媽手冊(ID:jqfans),400萬寶媽關注的母嬰公眾號。作者:晨媽,育兒經驗豐富的寶媽,分享育兒知識、親子教育經驗、婚姻家庭感悟,陪千萬父母共同成長。
新東方徐州學校微信(微信號:xzxdfxx)
最新考試資訊、教育新聞,請掃一掃二維碼,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!
相關推薦
版權及免責聲明
①凡本網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(含本網和新東方網) 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、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② 本網未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"稿件來源:新東方",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系,電話:010-60908555。